首页 杭州概览 聚焦杭州 风雅钱塘 史志园地 数字方志馆 政务咨询
快速播报: · 市志办党支部与柳翠井巷社区党委结对联建   · 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学院志愿活动在杭州市方志馆举行   · 【历史文化讲堂】——湖山有幸埋忠骨  
站内检索:
  动态要情       今日杭州       史上今日       杭州之最       杭州百科    
  首轮志书       二轮志书       区县年鉴    
  湖山览胜       古镇名村       特色街区       民俗风情       特色美食       古今人物       诗词楹联       掌故丛编    
  志鉴常识       二轮修志       年鉴编纂       志稿选粹       百家争鸣       志人论集    
  新书速递    
  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最新动态
沐兰汤·虎符缠臂回大宋
文章来源:   作者: 访问次数: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龙日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浣溪沙》

  

  

  2018年6月17日,杭州市方志馆门悬菖蒲、庭熏艾叶,携手千秋月汉学社、源隐汉学共同开启一扇时空之门,百余位汉服爱好者与市民游客虎符缠臂,在此沐兰汤、奏古乐、包粽子、缝香囊、编长命缕、绘纸鸢、射五毒,穿越千年重现大宋端午习俗。

  

  虎符缠臂

  民国《杭州府志》记载:“端午日,制虎系小儿襟带间,曰老虎头。”苏轼亦有诗云:“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虎符,是避邪护身之物。旧时人们用绫罗布帛等制成小虎形,缝缀儿童臂上,认为可以避恶消灾。

  活动当天大家就地取材,用打印出来的传统虎符图案和萌萌哒的小老虎图案,系在手臂上,别有一番意趣。

  

  沐兰汤

  《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古时的兰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游客们进入方志馆就可以看到一盆艾叶水,上书“沐兰汤”,旁边有穿着汉服的女孩儿手持菖蒲为大家沾水拂拭双手、脖颈等,以示驱除晦气。

  

  包粽子  

  粽子由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来,清凉的文杏馆内粽叶飘香、人头攒动,抢到名额的人喜滋滋下场现学现包,没抢到名额的也要挤在边上看个热闹。深吸一口气,五脏六腑都是粽子的清香~

  

  

  缝香囊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用五色丝线缠成或用碎布缝成,内装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是端午节特有的民间工艺品。

  传统小手工艺制作都在古朴的资政堂中进行,门外夏蝉初鸣,门里凝神引线,与热闹的文杏馆形成鲜明对比。

  

 

  编长命缕  

  民国《杭州府志》记载:“(端午日)结五彩线为索,系小儿臂上,即古之长命缕也。”长命缕又名“续命缕”“避兵缯”“五色丝”“长命寿线”“长命锁”等,农历五月初五,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或绒线,拴在儿童手臂、手腕(男左女右)等处;或悬挂于儿童胸前、蚊帐、摇篮。

  盘五色丝线系腕,更衬得皓腕凝霜,这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要在端午节后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掉,意味着让水将瘟疫、疾病冲走,由此可保安康。

  

 

  绘纸鸢

  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风筝即纸鸢,由于场地限制,大家做不了大风筝,就做袖珍版小风筝;一个个小风筝只有巴掌大小,精巧玲珑,让人爱不释手。

  

 

  射五毒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所以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

  “地井天花出妙机,琼田水英生爽气”,资政堂外的小院里凉风习习,大家手持橡胶头的木箭投向几步之外的“五毒”,不知是谁用力过猛投上了粉墙,引来满堂哄笑。

  

  

  绿树阴浓夏日长,满目青翠的方志馆内古琴笛箫雅乐悠扬,京昆越剧婉转缠绵,水雾氤氲间汉家女儿摇扇轻送炉内艾烟,美轮美奂。今年适逢南宋定都临安八百八十周年,杭州市方志馆地下三米就是南宋德寿宫遗址,端午佳节在此梦回大宋,岂不快哉!

  

  本次活动也得到了多方媒体的关注与支持,在此对新华社、“国际在线”、《浙江日报》、《杭州日报》、新动传媒、“影像重庆”、《福建日报》、《湛江晚报》等媒体表示感谢。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地情网标识码:33001000114 备案证编号:浙ICP备 05000003 浙公网安备33010502001397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浏览
主办单位: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