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修志书和首轮志书相比,因记述时限和记述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运用述、记、志、传诸体裁时有一些新的变化。
一、述
述体是新方志的创新体裁,包括全志的总述、编(卷)的概述和章、节的无标题引言。
1.述体的作用是从宏观角度精炼地概括全志、编、章、节的所记内容,揭示地方、事业、行业和事物的发展阶段或脉胳,点明地情、事业、行业、事物的特点、地位、规律和趋势,充任全志或整个编、章、节的纲领,弥补志书横排门类,缺乏纵贯,各门类、各事物间相互联系和逻辑关系反映不够,难以体现整体面貌的不足。续志运用述体,也要从其在全书、编、章、节中的功能、作用和体例特征出发,加强著述性,高屋建瓴地纵述地情、事物的发展简史、因果、规律和特点,由于续志记述时限短,改革开放内容的丰富和一些事物的不确定性,述体中的宏观纵述、策论、点睛之笔的论断和撰稿者直接表露观点、揭示因果等写法则使用更多,也更难。
2.就结构形式而言,续志述体的写法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是纵述史迹式,即按时序纵向记述一地一事物的整体发展,采取分阶段分主要过程的办法,宏观地高度凝炼地概轨迹、概特点、概全貌,有论断、记因果、揭规律。《川沙县续志(1980~1992)》的总述,从1949年川沙解放记起,分时期分阶段概述全县发展简史,详断限内(1986~1992年)7年的发展内容,略1949至1985年的川沙简史,可谓一石二鸟,既简单介绍了川沙县解放后的概貌,使读者对续志断限内事物的发展前因有个了解,又宏观地总述了断限内川沙的整体发展。纵述史迹式一般适宜于断限较长的志书,续志断限若有10多年或者想在续志总述中追溯1978年后改革开放简史、1949年解放后简史甚至当地古今简史的续志采用此法比较合适。
《黄浦区志·市政建设编》下设道路、桥梁、隧道、排水、水电、煤气、市政管理等章,编之概述则分市政建设之发轫、租界时期、抗战胜利后至解放前夕、1949~1977年、1978~1993年(下限)5个时期纵述6类市政、公用设施的整体发展和消长关系,字数不过600字左右,黄浦区市政建设的史迹非常清楚,各个时期的特色、地位、状况以及1993年的综合数据一目了然,对编下6章起了一个很好的提纲契领作用。续志编的概述仍可多用纵述史迹式。
第二种是按类分块式,即将地情、事业、行业、事物总貌按类别分成几块分头记述各自的发展轨迹。《铜鼓县续编(1986~1990)》概述(既全书总述)分农业、林业、工业、商业、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几块分头记述,《瑞昌县续志(1986~1989年)》概述(即全书总述)分地理、体制改革、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撤县建市五部分记述全县四年发展概貌,都是典型的按类分块式,字数在4000~8000之间。按类分块式一般适用于断限时间较短的续志。
《黄浦区续志·商业编》(1993年至2000年6月)》概述,先对7年半商业经济总量进行综合,然后分成专业特色街调整、商业特色调整、商业管理变化、商业经济结构多元化、区商业改造项目、商业服务6块记述其发展脉胳。每块的该类事物发展内容不过300字,也属按类分块式。该编字数2000字左右。
第三种是概貌加特色式,既先简洁地综述地情、事物概貌,然后简介其时代、地方、行业(事物)特色。《黄浦区续志·总述(1993年至2000年6月)》分成地理、1993年前的发展概貌(仅记脉胳)、1993年至2000年6月的发展概貌(综合记述)、1993年至2000年6月的发展特点、1993年至2000年6月的区情特点、1993年至2000年6月存在的不足6个部分,以概括概貌、反映特色、总结区域发展战略及未来走向为主,作者的策论凸现总述之中。《黄浦区续志》由于断限时限短(2000年6月撤二建一),因此各编之概述也大量采用这种概貌加特色式。一般而言,很多续志在运用述体时多将前二三种方法糅合在一起,有的还夹杂其他综合、导引、说明等方法在内,只要达到概出全貌、概出特色、概出轨迹便可,并不完全拘泥于某种固定的结构形式。《川沙县续志·教育卷》的概述先叙川沙教育门类全、规模大、布点密、发展快的历史特点,点出续志上限前的川沙教育特色、地位,即1983年全县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城镇普及初中教育,1986年成为全国100个基础教育先进县之一;然后分块综合1986~1992年(续志断限)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教育管理的状况,定量记述1992年撤县时的教育现状,最后点明川沙教育的不足,并在文字记述之后列有一张1986~1992年川沙县全日制学校统计表。该卷概述既按类分块,又使用概括、综合、定性与定量记述结合的方法,而且还有编者的论断,指出发展之不足,是多种方法之混合使用,字数不过1500字,纲领效果不错。
章、节的无标题引言,其结构形式和编的概述差不多,但字数更少,形式更灵活,更多地依据章、节下位类的内容来确定自己的结构形式和记述内容。《四川巴塘县志续编(1991~2000)》经济建设编农业章的第八节农业综合开发的无标题引言:“1991~2000年,巴塘县先后制定了农业区域综合总体规划和‘一江三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八年规划,并按照规划实施了水磨沟瓜哇顶农业综合开发,王大龙农业综合开发等7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引言之下分列三目,水磨沟瓜哇顶农业综合开发、王大龙农业综合开发、其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引言不过几十个字,高度概括凝炼。有综合作用和导引作用。当然,这节引言也可改写成依时记述7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先后实施及大体上的成效与不足。两种方法,各有妙用。
由于总述、编的概述、章、节无标题引言所记述事物的不同,它们的三种结构方式也略有差异,而且三种述体尚需根据自己所记述的下位类(即下一层次)事物的内容和结构来确定自己的最佳结构方式和写法,有时还要处理好大、中、小类(各层次)事物之间的交叉内容,避免机械的重复。如人物编的概述可以对人物传记、人物传略、人物简介、人物表、人名录作综合、作说明,采用的是导引说明式。而工业编、农业编等经济部类,其编之概述、章之无标题引言都不宜用人物编之说明式概述或导引式引言,应以纵述史迹或按类分块式为宜。
二、志
志作为方志的一种体裁,志书的主体,它是指条目的竖写。
1.所谓竖写就是以时间为顺序,通过资料的运用,记述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现状的历史过程(或运动状态)。
志书篇目结构确定后,我们须把应记的地情内容,按编、章、节、目(有的有子目,有的也可能无目,从节直接进入纵写)的编次,事以类从地进入各该类次,逐一分述,分述(纵述)是从条目开始的。这种分述,一般称竖写。条目是志书篇目设置的最小单元,是横排门类的最后一个层次,但它也是一个基本事类,是地情中的最基本的小类事物(有时甚至是单个事物、单个事件或人物,如企业、学校、成果、名医、名师简介等),也是志书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正如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一样,条目也是志书这个系统结构中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并依其自身属性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排他性和完整性。每一个条目都是独立成类的、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资料信息,它记述事物,首尾具备,内容完整。同时,条目又依一定的科学分类关系、逻辑关系与其他条目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完整的有序的最优化的志书总体。
条目竖写是续志撰写的落脚点,续志的撰写原则、规范和表现手法,最终都在竖写中体现出来。竖写的内容繁琐混乱、层次不清,时序杂乱,就会自乱体例,质量低下;写的要素不全,缺要项断主线,或失之简略,就难以反映地情全貌,影响志书的使用价值。因此,条目竖写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志书质量的高低。
2.条目的竖写,一般有以下四种形式。第一种:纵述史实,横陈现状。它按时序顺写,分阶段记述,重写起点、转折点和现状,对现状常常全面展开记述各方面情况。这是竖写的基本形式,也有称“纵写一条线,横陈一大片”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有明显阶段变化标志的事物。改革开放20多年,各种事物多有显著的阶段性发展变化,因而续志多可使用这种竖写方法。具体写法是从续志上限(或适当上延至上限所处阶段的起点年)起,按时间顺序将上下限间10多年或20多年的事业、事物发展暗分成若干个阶段记述,阶段的发展主线不断,各阶段转折点则运用标志性资料、典型数据、主要数据予以突出记述。至下限年即现状时,则横向展开记述其时该事物方方面面的重要情况,现状时的主要事类、事项或主体内容不能缺。条目竖写,着力于纵写主线,横记要项,纵横结合,立体体现事物全貌。条目竖写和志的总述、编的概述、章、节引言等述体写法的最大不同是一繁一简、一详一略、一微观一宏观。述体仅点出纵向主线脉略,竖写运用大量史实表现主线;述体在写事业、事物转折、现状时多为概其特色,点其地位、概貌,竖写则横向陈列某一小类事物方方面面的重要地情,重要数据,全面的系统的数据。
①条目记事完整要求写好发端、转折和现状。
纵述史实的基本要求是将事物的发展和现状写完整、阶段写清楚,面貌写全面。
要将事物的发展写完整,阶段写清楚,关键是把握三大环节,即写好事物的发端、转折和现状(或结果),不能断线,不能有发端无结果,有结果无发端,或者有发端和结果,无中间转折过程。
写好发端。任何专业事物的发展都有它发端的情况,续志记述事物也不例外,抓住这一源头来写,才能反映本专业历史之初的面目,这也就是交待了“来龙”,才能为下一步的“去脉”作好铺垫,以顺理成章地引出事物转折。这个“来龙”的记述和述体中的记发端有所不同。如有部新志写市政设施的近代城市道路的发端,在市政设施编的概述中仅用了一句话:“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英租界修筑的“界路”(今河南中路)是上海近代城市道路的开端。”在“道路”的“浦西道路”(条目)竖写源头时则较详较完整地记述英租界始筑界路这件事的过程与筑成的界路的具体状况。两者记述详略大相径庭。续志事物要记发端,则既可记其历史上的第一,也可从上限或上限前一年、前一个五年计划或上限所处阶段的发端年记起,这由志办统一确定。
写好转折。有了事物的发端之始,就抓住“经”线(主线)之始,但是事物的发展总不可能是一直平坦无奇的,它总有兴衰起伏,或高或低地波浪式前进,总会体现出阶段性、发展性,而每一阶段的替换即为其转折点。因此,竖写关键之二是要写好这一个阶段的转折点,抓住这个转折点确定起关键作用的年份(有时是月、日)运用标志性的典型的主体资料和数据,把事物发展到这个阶段的特征和因果写清楚,体现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连贯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写好阶段的另一个要点是对阶段进行综合和概括,除了写好阶段转折点的标志外,尚需对本阶段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如经济类对本阶段主要指标应进行阶段性统计,对本阶段的发展特色应作定性概括。
写好现状。续志现状应以续志下限为准,即运用综合性资料展开记述下限年时事物方方面面的情况。以经济事物而言,它一般要记述三个方面的内容:综合上下限间的经济总量情况,上下限间全面系统的历年主要经济指标,现状年该事类下位事类或组成部分方方面面的综合情况。如《杜行续志(1988年至2000年10月)·工业篇·镇·村·组工业章》的镇办工业节从节进入竖写,在写1999年现状时是这样写的:“1999年,镇办工业企业42家,其中三资企业11家;职工人数5506人,其中三资企业2515人;工业产值88681万元,其中三资企业50793万元;镇办工业产值占全镇社会总产值的43.96%,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6.5%;工业销售产值85052万元,其中出口交货值27131万元,直接出口6599万元。利润8504万元,其中三资企业6659万元;缴纳国家税金3945万元。固定资产原值46583万元,净值33183万元,流动资产平均余额46155万元,人均年分配水平12158元。”该镇镇办工业续修现状年企业家数、职工人数、产值、利润、税金等主要经济指标及其构成、特色逐一记述,清清楚楚。而文字之后列有4张表:1988~1999年杜行镇镇办企业演变情况表、经营情况表,2000年9月杜行镇镇办企业经营情况表、杜行镇农副总公司所属工业企业生产完成情况表。用以反映杜行镇续修上下限间镇办工业历年主要经济指标。而上下限间12年的经济总量指标则已在条目文字记述中述及。上下限间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历年系统指标、现状年各方面指标三者结合,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该镇、村工业全貌。要反映全貌,选用的经济指标就要成系统体系。如写居民生活总体水平应有两张表:××年农村小康指标及土地实现值、××年城镇小康指标及土地实现值,其中城镇小康指标具体由经济水平、物质生活、人口素质、精神生活、生活环境、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八类16项指标构成。如果实现值达到90%以上,表示基本实现小康。另外写居民支出消费时应有恩格尔系数(居民用于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相比的系数),仅有人均消费系数难以反映支出消费实质,指标系统才能反映全貌。除了发展要完整、面貌要写全面外,阶段性也应十分清楚。改革开放25年的上海,可以分成四个阶段。1979~1984年为农村改革阶段,上海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严重,维持老的财政体制,资金、原材料供应紧张,计划经济时期的“老大”经济发展缓慢。此时要记的改革源头,只能是上海农村改革之发端。1985~1991年为第二阶段,全国改革的重心转入城市,上海于1984年制订发展战略,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始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区。这一战略的实施,上海的汽车、冶金、家电、石化、电站设备、通讯六大支柱工业重振上海雄风。但是,比起广东、深圳等地,继续处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后卫”。1992~1996年为第三阶段,中国第二代领导人小平同志讲,把上海的发展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龙头,这样上海从“后卫”变成“前锋”,浦东的开发开放,带动了上海的开发开放,带动了长江地区经济的发展。上海的产业发展由二、三、一发展为三、二、一,上海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1997~2003年为上海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上海经济连年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的大规模发展,文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上海成为全国转型经济的成功典范。”
上海的这四个发展阶段,充分体现了上海从计划经济时期全国经济的“老大”,衰落到改革开放初期“后卫”的经济低潮,继而奋起调整战略,到全方位开放,再度成功转型,成为长江三角洲的“龙头”,全国的经济、贸易、金融、航运中心。四个阶段发端、转折点、现状特征明显,标志清楚,条目的竖写,倘若能够像这样抓住事物的发展阶段来写,记事自然完整全面,地方、时代特色,事物状况、地位必然准确、突出。就这四个阶段而言,上海和全国其他省市,如广州、深圳、北京并不一样,上海各区、各行业25年的发展阶段也不全同于这四个阶段,因此,各区县、区属各行业、各部门尚需从本地本行业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划分好发展阶段,确定好兴衰起伏的转折点,突出其标志,并以转折点和现状的下限年份为中心,展开写各要项的情况。但是要注意各个阶段的划分是“暗分”,而不是“明分”,不要直接点出本地发展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年至××年……。要按时而述,不显山不显水地把阶段写出来,这才是志书的神来之笔,述而不作,寓观点于记述之中。
各区、各专业分志记发展阶段要抓住关键年份来记,它可以是①本届续志上下限的年份(假设1986、1997年)②记述事物改革前后的年份③续志断限内(1986~1997)年内每个五年计划结束时的年份④被记事物高峰、低谷即各阶段转折点时的年份,可将以下几个年份进行对比:1986年(上限)、1992年(深化改革开始之年),1995年(改革开放高峰年),1997年(为下限年)。
②条目记事的完整还体现在主线明确,纵不断线上。所谓纵写一条线,就是事物的发展总是多方面的,有多条线索,然而志书篇幅有限,条目竖写只能抓住一条主要发展线索来记,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区志的主线,当然是本地先进生产力、生产关系、先进文化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程度。在这条大主线之下,各编、章、节、目也有自己的“小主线”。小主线是由大主线生发出来的,它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写“城镇储蓄”这个条目,要记的方面有政策、网点、队伍,利率、宣传、服务等,但衡量储蓄工作好坏的主要尺度,还是要看储蓄存、贷款金额的多少。就银行业而言,主线是存贷款业务量,其他管理、业务项目、从业人员、网点等为次要记述内容。还有邮政、电信、交通、仓储业、工业、农业、商业等行业也是这样,主线应是其业务量的发展变化,以销售量、产值和利税等业务量为主,管理、人员等为次。一般而言,各篇、章、节、目的主线,撰写者都应根据本地的特点、行业的特色和手头掌握的资料来认真研究、琢磨。要按照篇、章、节、目的主线来确定记述角度,选用材料,决定详略,并最终在竖写中将主线表现出来。政治部类,往往由其机关职能决定。如公安以维护社会治安为主线,检察是地方监督机关,以检察为主线,法院是地方审判机关,以审判为其主线。
第二种形式:按类分述,各记始末。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一些分类横排后实写的竖写条目内容仍较复杂需要再分头记述各小类事物或该类事物的各个事项,也即再暗分增加一个层次。这种表述一般暗分类,有人称之为花开几朵,各表一枝。有部续志稿,分类横排后将“幼儿园”列为一个条目,竖写时倘若运用“纵述史实、横陈现状”的形式,本也可以。但是该区改革开放以后各种经济类型的幼儿园情况比较复杂,公办、民办、外资办、双语教学、艺术、体育特色等类型幼儿园都各有规模,如果纵记一条线,按时序分阶段记幼儿园的发展,不免容易混乱,于是编者采用暗分类的办法,分成公办、民办、外资办幼儿园三块,各记这些不同经济类型幼儿园的发展始末,最后列一各种经济类型幼儿园一览表,将这三类幼儿园10多年的综合统计数据(在园幼儿数、教师人数、幼儿园占地面积等)、结构比重数据等系统列出,记述效果比采用纵述史实、横陈现状的形式要好得多,公办、民办、外资办幼儿园3条分线更清楚。还有一部续志稿的“航道”条目,分成自然状况、发展变化、设施、建设等块分头从多个角度记述航道的发展状况,所记效果比按时纵写一条线也要好。再如“港口”条目,分成装卸能力、停泊吨位、港口设施、货物吞吐量、港口分布、主要港口简介等块来记,一地众多的港口各类内容容易记清楚。
还有一些条目是单记某一个企业、单位的,如大企业、知名医院、重点中学、重要的研究部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大商店、大图书馆等。因其包含事类复杂,也宜采用按类暗分,分块记述其始末的办法。
条目按类分述,各记始末的形式与述体按类分块式的区别:述体分块后仅纵述史迹,竖写条目暗分类分块后纵述史实,横陈现状。仍是繁简、宏微、详略的区别。
(三)逐年或逐事记述。这种形式主要用于较长时间无大的变化,或者是突发性、无阶段性及无规律可循,或虽属同一大类但互相联系松散的事物的编写。最典型的如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和防汛、抗灾、抢险等活动,将其逐年或逐事(大、新、要事)分别独立记述,既便于存史备查,又可见其概况。还有“工资改革”、“职称改革”、“旅游节活动”、“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型事犯罪”、“要案、重案侦破”、“文化、科技下乡”、“领导来访、接待”、“人大、政协代表考察”、“政府实事项目实施”、“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均是独立的活动,其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只能采取分别独立逐年、逐事地记述的方式。
(四)综述与典型结合,以典型记述为主的形式。有些事物,没有转折点,无阶段性,时断时续地不规则出现。则可先综述其总量,再选择其中的典型加以记述。如科技成果、艺文、医疗、交通事故等,往往采用这种形式。还有一些工作,往往全国政策一样,如统战、金融等工作之政策,共性多,通典多,如果先简略记述一下某个历史时期的政策、对象,然后举本地的实施及典型实例以说明这种政策在本地的具体实施和效果,记述效果会更好,既具有地方特性又不致流于空泛。
3.条目竖写的基本要求、技巧与要领
条目竖写除按时序顺记、记事应完整、抓住主线、划清阶段、反映全貌等基本要求外,尚有其他的一些要求,或者说为使条目竖写符合志体,尚需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和要领。
①彰明因果。志书体例强调“述而不作”、“寓观点于记述之中”,而为了提高志书的使用价值,方便资政,在竖写中又应彰明因果,即不仅要记事类、事件是什么样,而且要记为什么是这样的。所以,写“为什么”时就要注意用资料说法,一般不进行议论来达到结果,顶多借助于画龙点晴式的论断。《杜行续志》“环境绿化”条目中有这样的记述:“竹园,绝大部分种植在宅后河旁,多数属农民私有自管,竹材自用。全镇竹园面积,由于建造民房挤占和工业开发(填河)等原因,逐年有所减少,1988年325亩,1993年255亩,1999年233亩”。“ 芦竹,裁种宅旁河边。1988年产量225.5吨,1993年为190.4吨,1999年为143吨,亦呈年年减少趋势,主要是经济效益不佳所致”。两处记述,因果清楚,竹园的种植面积、芦竹的产量均用数据资料,(后还附有1988~1999年历年植树、竹园、芦竹种植统计表)其减少原因则只用一句话(工业开发、建房挤占、效益不佳)的论断点明,言简意赅,因果彰明。
②突出特色。续志条目竖写,还要注意突出改革开放的时代特色、本区(县)的地方特色、本专业、行业特色。改革开放以后,上海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多元化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典范,记述前述所讲四个阶段的特色,就既突出了时代特色,又突出了上海的地方特色。各区的地方特色也不同,它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基础、现实的功能定位、支柱产业以及今后的战略发展与走向的不同。杨浦区是老工业基地,它的国企改革难度、国资管理的力度、利用发挥区内众多高校产、教、研的优势等都是本地的特色。宝山区的地方特色是上海北翼大工业基地、城乡旧区改造的重点、港口集装箱运输要地等。条目竖写就要注意如实地记述这些特色内容。除了突出记述这些区县特色内容外,条目中要突出地方特色,关键一点就是忠实地记述本地的做法、历史的发展和现实状况,只要把本地地情忠实地记述了,就是突出了地方特色,并不需要刻意地去追求从形式上突出地方特色。这对于一些没有什么明显地方优势、特色的区县而言,犹为重要。也许篇目平平,无甚特色,但只要条目记述中如实反映了地情、地貌,就是最有特色的区志了。
③系人典型。条目竖写,要注意以事系人。以事系人是指在记述事物发生、发展、变化时写出与之密切关联的人的活动。系人的目的仍是为了写事,即在记事时记人的活动以更好地反映事业状况。以事系人要注意严格把握标准,不要滥记人物。一般而言,主要系开创者,以反映事业兴起;系贡献大者,反映事业进步及其水平;系领军人物、代表人物,反映事业之兴衰起伏之关键所在;系行业名人,如名医、名师、名院士、名博士、名技师等,以反映专业水平。要人从事出,人与事关,将人的活动紧密融合于事业、事物的发展。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记述所系人物之生平,不评论其人也不记述他与此事无关的其他事迹、活动。在以事系人中,主要记述人物在该事中的关键性活动作用、贡献,反映人物的思想及其精神,以使读者受到鼓舞,得到启迪。以事系人的方法,可以先人后事,以人带出事,如开创者,发明者;也可先事后人,以事带出人,如事业转折时起决定作用的关键人物,凡同一事一人起决定作用的,只系一人,多人起决定作用的,可以系多人,各述其要。
(作者单位: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