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杭州概览 聚焦杭州 风雅钱塘 史志园地 数字方志馆 政务咨询
快速播报: · 方志馆里迎新春,金犬送福过大年   · 蒋文欢一行看望慰问离退休老干部   · 徐立毅对杭州市地方志工作做出重要批示  
站内检索:
  动态要情       今日杭州       史上今日       杭州之最       杭州百科    
  首轮志书       二轮志书       区县年鉴    
  湖山览胜       古镇名村       特色街区       民俗风情       特色美食       古今人物       诗词楹联       掌故丛编    
  志鉴常识       二轮修志       年鉴编纂       志稿选粹       百家争鸣       志人论集    
  新书速递    
  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史志园地 > 志鉴常识
试论家谱研究及其资源开发——以浙江省兰溪市家谱为例
文章来源:富阳史志网   作者:胡汝明 访问次数:
    

  一、引言

  家谱是人类以血缘为核心的亲缘关系的投影。诞生于战国末年,带有家谱性质的《世本》,开创了家谱修撰和姓氏研究之先河。从此家谱之学慢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史称“世谱学”、“家谱学”、“姓氏学”。

  历史进入魏晋南北朝“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因而家谱之撰修也获得重大发展。

  隋唐实行科举制度,任用官员以才能而不是重出身,家谱已不是选官的重要依据。然而,实际上仍然是为新的等级秩序服务的工具。

  时至宋朝,“家不问谱牒,身不重乡贯”,实行只要文章、诗词合格就可以录取的选官制度。以宋代兰溪为例由庶民选取进士已有47人,占进士总人数113人的42%。及明代上升到60%,官宦世家入仕下降到33%。而且,宋朝廷也不再设专门的机构来撰修和管理家谱,而只是鼓励民间修谱。《辞海》对家谱撰修始于宋的解释显然有误,这可能因宋以后官府不再掌管私修家谱,也不再上于官府,因而私修家谱广为流传,蔚然成风,乃至误认家谱撰修始于宋。

  明代的家谱撰修仍维护封建纲纪和伦理等级制度,在正史影响下,增加了“志”、“图”、“考”、“录”等项新内容。

  清至民国,家谱纂修体例上仍沿袭明代,无甚大变化。然而家家修谱、族族修谱,成为全民性的一项文化活动。我国的家谱可称得上是十分恢宏的一种民族文化,很值得去探索研究。历史上名人对谱学阐述有独到之处: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称:“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求之谱牒旧闻”。可知司马迁是运用谱牒的先师。而《世本》是不失为它所作《世家·列传》之借鉴。

  宋人朱熹:“序昭穆、别疏戚,因流而源,由本达枝,作谱以传,庶己不忘本也”。

  清人章学诚阐述谱牒理论:“夫家有谱,州县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可见家谱与地方志、国史都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且有共性。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族谱记载中华民族由家族的团结扩大到国家民族的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良好的传统观念,应要以运用。”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提出:“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能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析研究,实不朽之盛业也”。梁启超还赞赏《龙游县志》有十大长处,而实斋“知族属谱牒之要”,运用自如于志,是“其长六也”。

  毛主席在1957年成都会议上说:“如果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毛主席的话启迪我们从研究的层面上去思考宗谱的价值。

  二、家谱史料和效用

  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沉澱,是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事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诸多方面。根据现有资料,试述如下:

  (1)家谱的符号是姓氏。我国姓氏绵延千百年不衰,是农耕社会,血缘文化的产物。从兰溪所见家谱可知兰溪唐以来姓氏的迁徙聚落。唐以前有家谱可查的姓氏有徐、严、胡、宋、邵、陈、舒、倪、董、管、马、滕、洪、张共14姓。五代来迁兰溪有朱、沈、张、邵、金、童、倪、范等姓。宋室南渡,“四方之民云集两浙,百倍常时”,来迁兰溪有61姓氏。元、明、清三代有132个姓定居兰溪。从公安户籍册所知,兰溪2005年底有449姓,其中复姓有4个。上述姓氏中以徐姓为兰溪第一大姓,4万余人。徐姓是否土著?郭沫若先生指出:“春秋浙江,殆犹徐土,史称徐戎,以国为姓”。徐姓是有据可稽的兰溪最早先民。

  (2)家谱的人物资料。人物是体现一个家族在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核心内容,故在家谱中占有重要篇幅。《瀫西龙门范氏宗谱》载:左丞相范锺行述有1291个字,文笔生动,具体刻画一个不植党、不怙权的清官形象,而《宋史·范锺传》仅312个字。我们开展对范氏望族研究和重砌范锺丞相墓祀得益于是谱。

  此次二轮修志中,我们特别注意人物传校勘和生卒年查实,共组织6人、为时2个月的全面调查,从家谱中查出唐4人,宋21人,元7人,清20人的生卒年,充实了原有传记,占全部立传人物的40%。

  (3)家谱有村史资料。兰溪《浚仪赵氏宗谱》中载有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永昌记》,可知永昌地名来历、地理环境以及由一个幽静村落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市镇演变的历史,谱牒中实为罕见。记称:“余族居于甘棠乡新丰里,地方永昌,其义何也?昔祖居于河南巩县永昌之地,厥后从于衢州,于兰溪徐氏卜居此地,故名永昌,谓其地久天长,子孙永远繁昌也。……是地也,柱竿山、白石山两源发脉,中则双溪界水,且前有耸峙,后有屏障,左旋右绕,四水四环、地无旷土,田连阡陌,坦坦平夷,泗泽交流、滔滔不渴……村成市镇、商贸往来。……吾方少时,屋少民稀,村落幽静,近来居民稠密,市肆星攒,旅馆歌楼,酒延货铺,东成西建,十倍于前,贸易成群,民无虚度,非地之丰饶极其盛者乎?吾等聚居于此,俗美风仁,于时处,于时语,诚得择居之道也”。而今永昌是兰溪市永昌街道行政地域。

  (4)家谱有木棉种植和外出经商资料。清以前《兰溪县志》农作物仅有稻谷、麻桑之载,而改变人们衣着引进木棉大事无书。《前阳章氏宗谱》有“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因时出卖木棉……可就门首瞿卖。”若此与元人程钜夫作《送人赴浙东木棉提举》(木棉提举是管理木棉的官员,笔者注)诗:“曾历金华三洞天,风流历历记山川……访问但闻羊化石,因君又喜木生棉”来互证,可知元明间兰江两岸木棉已普遍种植,且有上门收购的客商。这是兰溪乃至金华农业史上的一件大事,引人注目。自此人们穿着习惯得到改变,促进了我国耕织结合的农业家庭生产方式,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说到商业,《万历兰溪县志》载:“……远而业商者或广、或闽、或川、或苏杭、或两京以舟载比比地。”校之家谱,如兰溪《龙山姚氏宗谱》:“睦百四公,髫年失怙,而堑然自立,慕陶朱贸易,以弱冠客徐淮,不数年成中贾。转资入闽,由海道浮载灌输武林,什一而息之,逐成大贾。”兰溪《诸葛宗谱》:“明季,诸葛魏成创文成药行于苏州门外,”“万历客寓台州,渔在实裕药号于如皋”,“诸葛氏药业经营南则广州、香港、北则津沽牛庄(出口贸易口岸),运输贸易半中国”。可知兰溪诸葛家族自清海运开放以药材为外贸的出口商。更有《卧峰徐氏宗谱》说:自北宋淳化至道(991)间有第九世璇,为商于闽不返;第十世,彦恭,为商扬州不返;十一世克贤为商广东增城(今东莞),马良为商山西浦州,谷奥为商广东雷州府地名湛江家焉。此支曾有旅美华侨黄祖国先生,抗战时期他好友马森亮为官驻兰溪。2002年9月致函市长周益民说,“那里台山(恐别音)方言几与兰溪一样,奇巧之极。嘱前去联络认亲”。还有第十二世谷英、谷冠客陕西不返……,第三十二世,玉麟于乾隆壬午(1762)为商松江府清浦县。

  (5)家谱有族源资料,据兰溪西方坞《蓝氏家谱》载“畲族始祖名盘瓠,生于帝喾高辛氏时,形状如龙麒。适燕王作乱,帝诏有能干者,将第三公主配之。盘瓠斩燕王头回国,帝赐成婚,并在广东会稽山七贤洞建宫殿共居,生三男一女。帝赐长男以父姓盘名自能,封立国侯;次子赐姓蓝,名光辉,封骑国侯;三男赐姓雷,名巨佑,封武与奇国侯,女配钟大傅之子仲子深,赐姓钟,名淑王,封敌勇国侯。朱熹并为《蓝氏家谱》作序称:“今潮州凤山岐辛氏瓠王之苗裔,卜迁闽,蓝奎父子,巍巍绍宗功。”来迁兰溪畲族自清乾隆到光绪十二年止,有25支,内景宁22支,丽水2支,云和1支合族定居圣山、水亭、汪高、游埠,以西方坞、伍家桥、柳塘畈等30个自然村落为多。为了实施民族自治,兰溪市于1987年4月成立圣山民族自治乡,今为水亭畲族自治乡。

  (6)家谱中族规有教化功能。在封建社会里,有名望的家族,都为后世留下族规、家法、家训等,为家谱组成部分。其用意在于教育后代学会怎样治家、为人,其中虽有封建糟粕,但更有民族优良传统部分。洞源村《章氏宗谱·章太傅公家训》可称家训中完美之作,文曰:“……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奸,败家两字曰嫖与赌,亡家两字曰暴与凶。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忿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寡而患侈张,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不孝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神昏如醉,休懈如痴……败祖宗之成业,辱父母之家声,乡党为之羞,妻妾为之泣,岂可立于世而名人类乎哉。格具在,朝夕诵思。”文中“六曰、四休、四患”,突出一个德字,一个仁字,至今天仍可延其训。故洞源村章氏宗祠新立其碑文。可见其教化功能仍跃然纸上,让人醒目。

  (7)家谱蕴藏丰满的“风水”内容,反映了先人在住宅及村落选址中的审慎态度。历代精于此道者认为“山环水抱”处为风水宝地。居此可保平安,可使子孙成材。“风水”伴随传统建筑二千多年,其中形势宗风水学有其科学内容。

  《诸葛氏宗谱》载:“宁五公堪天道,舆地理……吉地哲心,宛然吐现”。“吾族居址所自肇,岘峰,其近祖也。穿田过峡,起帽釜山,逶逦奔腾前去……从左肩卸脱,历万年坞殿,蛟龙既断而复起峙者,寺山也。从此落下,则为祖宅。住居旋折而东,钟石阜莆塘之秀,层冈迭障,鹤膝峰腰,蜿蜒飞舞而来,辟为高隆上宅阳基。……开阳于前为明堂,则菰塘畈敞;环绕于境为襟带,则石岭溪清也。夫且复夹诸峦,四望回合,以龙山桥堰为水口捍门。……生于斯,聚于斯,家庙庐舍恒于斯,……故绳绳蛰蛰,克有今日焉。”而今该村落明清民居建筑群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宗谱中所载“风水”,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一部分,主要来自观察和改造自然的体验。其中有大量荒诞无稽的封建糟粕,但也不乏科学成份,如前述形势宗风水学。今天我们要把“风水学”与“环境科学”、“环境景观学”联系起来思考,为活跃当代建筑理论作出贡献。

  综观上述,家谱中蕴藏无尽有价值的史料,为“正史”所难于悉纪而鲜为人知。

  对此,初步试探有如下功能:

  (1)可以与方志、正史相互参证,甚至可补史志之阙,往往方志、正史未备、未详,或者记叙有误,恰恰详备于姓氏家谱之中。

  范浚是南北宋之交一代理学大师。朱熹于18岁和20岁时也两造范浚之门拜访求学,并称范浚为“子”。明代浙江省学政雷鋐称范浚先生为“婺学之开宗,浙学之托始”。然而《宋元学案》虽列有范浚一目,但却不是那么认为,评语也欠缺,而《香溪范氏宗谱》载,元至正十四年(1354),翰林侍讲学士、同修国史、同知经筵事黄溍说:“皆闻吾乡文献之传,实于范氏有赖。盖自贤良先生浚以道学倡于东南,及东莱吕氏继之,遂得濂洛之统。而北山何氏又传朱子之学于其门人,以淑后进,于是婺学大振于世。而谈者推原所自,必归于先生。”至清,有官至直武英殿、奉刺校勘经史、三礼馆纂修官、翰林院编修杭世骏说:“金华之学始于先生,而吕伯恭兄弟继之,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四先生倡之。”这二位重量级史官一反官书金华之学(或称婺学)始于东莱吕氏之说,还其历史原貌。东莱吕氏仅是承继者,继何人?继范浚先生之学说而已。

  (2)有助于解决历史名人故里之争。

  徐安贞,唐神龙二年(705)兰溪第一名进士,官至中书侍郎,是地地道道的兰溪人。而《浙江雍正通志》作龙丘人,《康熙金华府志》作乌伤人,余绍宋《民国龙游县志》作龙游人。今据《絣塘山徐氏宗谱》所记祠、墓,凿凿可证是兰溪徐宅山背村人。《宋史》是一部谬误惊人之史,致力于《宋史》作注是叶渭清兰溪人,《开化县志》争作开化人,造成《省出版志》以错传错。《兰溪太平乡叶家谱》证得为兰溪芳茗叶村人。家谱厘正籍贯之误,解决了名人之争。

  (3)可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优秀文化“孝道”为其重要思想内容,谚有“百善孝为先”之说,它与精神文明息息相关。早在宋宣和五年(1123),今黄店镇地域出了陈天隐、董少舒、金景文三孝子而被朝廷赐建三贤祠、立八行碑,然而事过境迁,在一些知史者指导下找到陈、董、金三家宗谱开发孝文化,建有一定规模三峰殿口孝文化陈列馆,而今成为金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对青少年教育基地之一。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得以弘扬。

  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从家谱中挖掘材料,首推《兰溪诸葛氏宗谱》,当走进大公堂首展的就是以宗谱所列诸葛亮为世祖的世系表和戒子书,走进丞相祠堂左右二廊,展示历代先祖名人名事,“忠于国家,公于用人,勤于职守,廉如律已”的事迹。1999年10月14日,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前来该地参观说“久闻其名,未谋其面,看了后,很受教育,不虚此行”并题了名。今定为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兰溪市委宣传部,并编撰专刊的廉政教育读本发行8000册。而今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

  (4)可以为海外游子寻“根”提供线索,增强他们心向祖国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兰溪人出境海外侨胞为数甚众,涉有28个国家和港、澳地区。改革开放,国门洞开。他们纷纷来故里寻根问祖,其中尤以旅台年迈80余岁童崇基先生思乡念祖情切,回里即复印《童氏宗谱》。赞助巨额修葺了家祠。捐款404万元用于家乡教育事业,如此等等不乏其人。

  (5)可以为研究宗族史、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民族史、迁徙史、人口史乃至地方史提供可研究的文献资料。

  宗祠厅堂是宗族的载体,兰溪现有5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宗祠、厅堂、牌坊、古塔等古建筑均来源于家谱资料。又以姓氏人口遗传为例,2004年1月20日《中国老年报》报导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生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发现姓氏暗藏遗传密码,以同姓(男姓)氏一起遗传给男性后代具有同样类型Y染色体和其他携带的遗传基因。这是中华姓氏的新玄机。总之,家谱的字里行间都存在鲜为人知的宝贵资料,家谱有其他文献不可代替的作用。

  三、科学创新,谱志结合修新谱

  改革开放,观念更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日子好过了,想让子孙们了解自己的祖先和亲友的情况,就不免想到修家谱。也由于外部原因,如港台地区同胞和海外的华人,出于“血浓于水”情结,纷纷到故里或祖地“寻根”,使旧有的家谱发挥了作用,也一定程度刺激了家谱的撰修。

  从社会背景分析,原因有四:

  1.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社会环境变化,农民生活富有,修谱有了可能。

  2.1984年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发出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激发了修谱意识。

  3.1998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刊登《家谱学待光大》,使家谱续修更合乎情理。

  4.地方志的修纂,为家谱兴修起着推进作用。“国昌修志,家兴修谱”。

  据不完全统计,兰溪市各村已新修家谱有数百部。涉有40余姓氏。

  志谱同性,诚如章学诚所说:“将史志比作日月,那么家谱则犹如遍撒九州环球,密如繁星的灯火。灯者,补日月之不足也”。地方志部门不应回避放任自流而应加以关注,正确引导。在当前形势和条件下,当不必拘泥旧有谱牒形式,而可以采取家谱与村史结合的形式。1998年由倪庆荣撰编的兰溪《游埠倪家村史》以村史在前,谱牒在后,分上下二卷合订本是一种。这是一种地缘与血缘相结合的最好形式。1999年由应树堂所撰兰溪《女埠应氏族志》,以女埠应氏史话,女埠族氏,大事纪要为先导,再以世系人物、文史、规训、坟茔来分卷又是一种。2000年6月兰溪《平阳五湖舒洪二宗家谱》以村史沿革,新区建设,产业现状,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建设,公共福利,文化教育、邮电通讯、金融卫生,村政建设、村大事记要为先,再以世系人物、文史、规训、坟茔分卷的布局这是第三种。2008年兰溪《厚仁胡氏宗谱》续修,他们早知从村边仁堂山发掘塘志,有唐代官至内常侍胡学是一位先祖。但湮无能识。为此族人特去江西婺源清华镇找到是谱,得知胡学生卒(850—906),咸通九年(868)举进士,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新安开国男,食邑三千户,而补前谱之缺。在修谱同时,他们还编纂兰溪《厚仁胡氏(村)千年录》,录分胡氏源流、大事记要、村政建设、历代名人谱、当代知名人士录和后记,是谱与录(志)分修之作,这是第四种。以上都具有革故鼎新之处。

  值得指出的是:始迁祖为修谱断限的新理念,应以提倡。封建社会,由于封建观念作祟,以塑造神来扩大家族地位的影响力,这情况已不适应今天文明科学时代,应该与历史断代一样有个家族历史的断限,这个断限应以始迁祖为世系上限。胡适曾言:“中国的族谱有一个大毛病,就是源远流长的迷信……家家都是古代帝王和古代名人之后,(下转第42页)(上接第29页)不知古代那些小百姓的后代到哪里去了”。事实上历代祖先源头知道五、六代已经不错,再往上溯极为模糊,应一概从略,如此族谱才能有真正“信史”,千万不能穿凿附会,并以不实的名人当祖先。始迁祖在宗族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及特殊意义,每个家族若能以不同地域之始迁祖为断限的话,就能清楚交待他们的血缘和地缘之渊源关系。

  如今已进入信息社会,交通发达,人口流动迁徙繁多,把外迁族人从行传中筛出,新增“迁徙表”,以满足后人寻根愿望,新修《浦兰钱氏宗谱》已经这样做了。得到外迁族人的称赞。

  在摄影技术发达的时代,应该使用图照。诸如村落范围的山川地形图、村落图、古迹名胜图、生产生活图、学校、庙宇祠堂图,以图片形式反映本来面貌,也能体现一个“新”字。

  《孟子·离娄上》:“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孟子把“国”与“家”的关系说得十分透彻。历史上,朝廷编史,州县纂志,家族修谱实是国家与家族的关系,是干(国史)、支(地方志)、叶(族谱)的关系。

  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新时期新形势下,把家谱修成与时俱进的新家谱,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是地方志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浏览
主办单位: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