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杭州概览 聚焦杭州 风雅钱塘 史志园地 数字方志馆 政务咨询
快速播报: · 方志馆里迎新春,金犬送福过大年   · 蒋文欢一行看望慰问离退休老干部   · 徐立毅对杭州市地方志工作做出重要批示  
站内检索:
  动态要情       今日杭州       史上今日       杭州之最       杭州百科    
  首轮志书       二轮志书       区县年鉴    
  湖山览胜       古镇名村       特色街区       民俗风情       特色美食       古今人物       诗词楹联       掌故丛编    
  志鉴常识       二轮修志       年鉴编纂       志稿选粹       百家争鸣       志人论集    
  新书速递    
  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聚焦杭州 > 杭州百科
杭州百科
文章来源:   作者: 访问次数:
    

        一、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的杭州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城乡一体化、城市国际化为主抓手,着力建设学习型城市、创新型城市、生态型城市,着力打造安居乐业示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人文法治示范区,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把“生活品质之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为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而努力奋斗。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提出的杭州要建设“一基地四中心”

        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提出,杭州要努力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三、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的建设“三城三区”的内涵有哪些?

        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必须善于把战略目标、战略思路转化为创新实践,着力建设“三城三区”。

        1.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建设学习型城市。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动力。我们既要着眼于人们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着力建设学习型城市,引导全市人民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引导全社会树立“物质上共同富裕、精神上共同富有”的价值追求,建设全市人民共有精神家园,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突出群众性、实践性、导向性,深化“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杭州城市人文精神,进一步增强全市人民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凝聚力,激励人民把爱党爱国爱乡的热情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

        加快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加强城乡教育统筹,提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品质,支持杭师大“创一流”,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倡导终身学习理念,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实施“满城书香”建设工程,办好杭州学习节,建设杭州开放大学,为市民创造优质、丰富、便捷的学习条件,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实施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优先开发人力资源。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优先投资人力资源开发,完善机制、优化结构,充分激发各类人力资源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智慧。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科学人才观,落实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深入实施各项重大人才工程,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加大推进“千人计划”力度,深入实施全球引才“521”计划,引进、用好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健全人才使用、激励、服务机制,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人才。青年是事业的希望、城市的未来。我们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让广大青年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在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的生动实践中建功立业。

        2.更加注重创新发展,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贯彻扩大内需战略方针,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推进“四大建设”,打造“一基地四中心”,推动经济发展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双管齐下”,推动产业高新高端高效、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加快建立以服务经济为引领、十大产业为主体、创新为动力的杭州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深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把服务经济打造成杭州的“首位经济”。充分发挥国家级试点和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涉海产业,做强做大先进制造业,争创“中国软件名城”,加快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坚持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培育现代农业新型主体,加强农业“两区”建设,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抓好“菜篮子”工程,提升优势特色农业,积极发展设施高效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把发展十大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实施“十大科技专项”,努力形成技术领先优势和市场规模优势。提高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水平,加快杭州(九乔)国际商贸城等商贸、旅游综合体建设步伐,继续办好西湖国际博览会、世界休闲博览会,着力打响“购物天堂、美食之都”品牌,促进旅游业与特色潜力行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观光游、会展游、休闲游,推进旅游国际化,加快建设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实施电子商务集聚、网络零售促进、物流配送保障、网络监管强化“四大工程”,加快建设全国电子商务中心。推进金融集聚区建设和地方金融创新,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化与大院名校的战略合作,着力在创新资源整合、重点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上取得突破,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按照项目集中、产业集群、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进一步提升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等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建设水平,加快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建好“十大科技平台”,打造“西溪谷”,积极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标准战略、品牌战略和质量战略,继续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瞪羚计划”、“雏鹰计划”、“青蓝计划”,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优化企业结构,推动企业集聚创新要素、加大创新投入、提升创新能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弘扬企业家精神,培养一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

        切实加大改革攻坚力度。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开展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深化国有企业和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提升国有经济活力和素质。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强市。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提升发展。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打造“信用杭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综合考评和政府绩效管理,健全四级行政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抢抓新一轮国际产业调整和转移机遇,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先企业招引力度,积极引进全球高端要素。加大智力、人才和技术引进力度,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制度、经验,促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稳定和扩大出口,促进出口结构调整优化,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扩大先进装备、重要资源进口,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合作,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经营企业。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经贸合作。积极培育和拓展国际航线,提升口岸开放水平。营造国际化的居住和商务环境,增强城市包容性,加强与国际城市的合作交流,扩大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支持浙商在杭创业创新,着力打造全国民营企业总部基地。加强国内经济合作交流,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合作交流和杭州都市圈建设,认真做好援藏、援疆和对口帮扶、山海协作等工作。

        3.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着力建设生态型城市。生态是杭州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和战略资源。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城市镶嵌在青山绿水之中,让人们看到更多的蓝天白云。

        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深化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国家生态市创建,严格执行主体功能区规划,保护好“六条生态带”,推进“三江两岸”、大江东湿地等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西湖、西溪湿地、运河、市区河道等综保工程,加强天目山、清凉峰等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提升园林绿化和森林城市建设水平。加强钱塘江、苕溪、千岛湖等饮用水源和战略性水源保护,改善重点流域水质。深化千岛湖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实施PM2.5和霾天气监测并向社会公布,深入开展灰霾天气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机动车尾气、施工扬尘、工业废气治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积极探索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发展模式,努力建设“六位一体”低碳城市。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格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实行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双控,强化节能减排指标约束。推进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探索主要污染物排放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建立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市场调节机制。

        大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合理有效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率,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严格保护耕地,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盘活存量土地,实现优地优用。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垃圾分类、清洁直运,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

        4.更加注重和谐发展,着力打造安居乐业示范区。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幸福和谐杭州的生动体现。我们要坚持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社会文明“三位一体”,深入实施民生优先战略,深化“民生十项工程”,着力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中实现个体幸福与社会和谐的统一。

        加快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把促进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支持大学生创业,积极创建充分就业城市和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扩大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春风行动”,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实现社会救助城乡全覆盖。积极发展慈善和社会福利事业。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五年新建保障性住房1750万平方米。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和启用8家市属新医院,提高县级医院、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建设水平,深化国家健康城市试点,在全省率先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提升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优生优育水平。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建立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使他们在杭州安居乐业。

        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努力走出一条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的社会管理新路子。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健全新型城乡社区(村)管理和服务体制,建设和谐社区,争创全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发挥社会组织自我管理和参与社会管理功能。完善信息网络服务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深化“平安杭州”创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质量技术、安全生产监管,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

        5.更加注重统筹发展,着力打造城乡统筹示范区。加强城乡区域统筹是杭州发展的战略抉择,是富民惠民的重大举措。我们要坚持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推进规划建设、产业发展、要素配置、生态保护、公共服务、民生保障一体化,加快形成“市区-县城-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梯次衔接、功能配套的网络化、组团式城镇体系,建设网络化大都市,加快形成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加快提升市区综合服务功能。以完善功能、提升品质为重点,推动城市空间集约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城市管理精细化,进一步提升市区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坚持“保老城、建新城”,做优主城区、做强新城区,推动市区建设重心向副城组团新城转移。加强空港、高铁、地铁、高速公路、快速路网、港口航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类公用设施配套,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加快推进临金高速、千黄高速、杭州都市圈环线等项目,建成“三纵五横”快速路网和杭甬、杭宁、杭长等高铁,开通运营地铁1号线、2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开工建设地铁2号线二期、5号线、6号线一期等,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达200公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三网融合”,深化“无线城市”建设,打造“智慧杭州”。健全城市综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拓展“数字城管”,继续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坚持公交优先,实行交通综合治理,努力缓解行路难停车难。

        进一步加快五县(市)发展。五县(市)是杭州发展的“新蓝海”。要推动县(市)城建成中等城市,加快中心镇建设和小城市培育,提升五县(市)城镇化水平,加快打造新的增长点。加大对五县(市)发展的支持力度,深化区县(市)协作、联乡结村、结对帮扶等工作机制,推动区县(市)共建产业集聚平台,加快五县(市)融入大都市步伐。在“交通西进”、“旅游西进”基础上推进“科技西进”、“文创西进”和“现代服务业西进”,促进市区优质资源向县(市)辐射延伸,增强五县(市)发展动力,释放五县(市)发展潜力。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中心村培育和精品特色村建设为重点,深化“百千”工程,建设“美丽乡村”,推进沿路沿江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和农村历史建筑保护,加强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农村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下山移民集聚,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积极创建充分就业村,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网络,深入推进“数字兴农”工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加强社区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美好家园。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6.更加注重协调发展,着力打造人文法治示范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民主法制建设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推进文化名城、文化强市和“法治杭州”建设,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法治化水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积极建设和谐文化。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始终保持文明创建的生机和活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拓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构建企业和谐文化。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让人们在丰富多彩的文化创造中享受美好生活。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奥体博览城、中国动漫博物馆等重大项目,完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激发文艺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创造活力,不断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为人们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西湖世界文化遗产,推进大运河、良渚等申遗工作。重点发展八大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建设之江文化城、运河文化带,加快文化创意园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提升中国国际动漫节等展会影响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以“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为主题,争取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打造全媒体集群。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扩大对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发挥文化在城市国际化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健全民主法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充分发挥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作用,扎实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港澳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双拥”共建工作。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提高“法治杭州”建设水平。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四、狮城在哪里?

        经考察、认证,千岛湖水下完好保存着两座千年古城,并有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最大规模的水下古建筑群。千岛湖水下的两座县城,一座叫古淳安城,一座叫古遂安城。建设新安江水电站。1959年4月30日,两县29万人移民他乡。9月21日,新安江截流,库区开始蓄水。这两座浙西古城,连同27个乡镇、1000多个村庄、30万亩良田和数千间民房,悄然沉入湖底。

        古城的历史可追溯到1800年前。史书记载: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东吴大将贺齐讨伐山越,平定黟、歙两地。在歙县东面的叶乡设始新县,在歙县南面的武强乡设新定县。

        公元209年,贺齐带人马筑起了始新县城。所以,淳安古城又称贺城。元朝末年,贺城毁于兵燹。明洪武年间重新修筑。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9年),淳安知县海瑞为古城修建6座城门,并建起城楼,以加强望。贺城不仅有1000多年县城历史,也有400多年郡城历史。东汉的新都郡、西晋的新安郡、隋代的遂安郡,郡治都在贺城。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硕儒都曾到过这里,并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及人文古迹。南朝文学家沈约,唐朝诗人李白、王维,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南宋理学家朱熹、诗人陆游等,都与该县山水结下不解之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名句,至今还在传颂。

        据县志和史料记载:公元1513年,狮城知县容九宵倡筑城墙。“周长四里又一一六步,并建有五座城楼”。最后一次修筑是在1935年,建成之后城墙长2200米、高6.6米,有5个城门。除沿袭明代的5座城楼外,还在城垣四周添设了8座碉楼。直至1959年新安江水库形成,这些城墙依然保存完整,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此外,以城墙为界,40万平方米的城区内还辟有东街、北街、南街、直街、横街等街巷。

        狮城城内名胜古迹较多,如七层高的明清古塔;十余座明清牌坊;众多明清及近代建筑。特别是古牌坊群,用料考究,结构紧密,雕刻精细,多为四柱、三门、三楼的砖石结构。儒学前、大夫第前的功德牌坊规模更是宏伟。东门的武举人大宅院有四进,长廊连接,均为二层楼房,规模很大。

        五、千岛湖有多少个岛?

        千岛湖,位于浙江省淳安县境内,是1959年我国建造的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新安江水力发电站而拦坝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是国家一级水体。千岛湖景区总面积982平方公里,其中湖区面积573平方公里,因湖内拥有星罗棋布的1078个岛屿而得名。

        六、西湖申遗成功的时间

        2011年6月24日,北京时间昨晚11:55,西湖申遗成功。

        七、西湖文化景观六大价值要素

        根据西湖景观《申遗文本》研究阐述,西湖景观的突出普遍价值由6大景观要素所承载,包括:西湖自然山水、依存与融合于其间的景观格局“两堤三岛”、题名景观“西湖十景”、西湖文化史迹与西湖特色植物,以及呈现为“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色。

        1.西湖自然山水

        西湖自然山水由西湖的外湖、小南湖、西里湖、岳湖、北里湖五片水域(559.30公顷)与环抱于湖的北、西、南三面丘陵峰峦组成,既是整个“西湖景观”基本的自然载体,也是景观的组成要素。

        2.城湖空间特征

        西湖的周围空间自12世纪以来就形成了三面环山、一面临城的城湖历史关系、并传衍至今,呈现为西湖景观极为独特的“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空间特征。

        3.西湖景观格局

        西湖景观格局表现为“两堤三岛”,是由公元9-19世纪期间通过多次西湖疏浚工程逐渐形成的人工产物“白堤”、“苏堤”和“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共同组成,分布于整个西湖水域,形成了一系列独特而丰富的大尺度景观观赏层次,是西湖景观具有整体架构作用和广泛影响力的景观要素。

        4.“西湖十景”题名景观

        “西湖十景”是创始于南宋(13世纪)、并持续演变至今的10个诗意命名的系列景观单元: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它们以世代传衍的特定观赏场所和视域范围,或依托于文物古迹、或借助于自然风光,呈现出系列型的观赏主题和情感关联,分布于西湖水域及其周边地带,是“自然与人的联合作品”,属于中国原创的山水美学景观设计手法“题名景观”留存至今的最经典、最完整、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并具有突出的“文化关联”特性,是西湖景观中最具创造性精神和艺术典范价值的核心要素。

        5.西湖文化史迹

        “西湖景观”在上千年的持续演变过程中,由于政治、历史、区位的原因,更因其特有的景观吸引力和文化魅力,融汇和吸附了大量的中国儒释道主流文化的各类史迹,在现存上百处文化史迹中最具代表性的有14处:保俶塔、雷峰塔遗址、六和塔、净慈寺、灵隐寺、飞来峰造像、岳飞墓(庙)、文澜阁、抱朴道院、钱塘门遗址、清行宫遗址、舞鹤赋刻石及林逋墓、西泠印社、龙井。它们分布于湖畔与群山中,承载了特别深厚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与传统,成为西湖景观作为“文化名湖”的支撑要素。

        6.西湖特色植物

        “西湖景观”在植物景观特征上具有悠久历史和突出文化象征含义的特色植物有:始于宋代、并传衍至今的沿西湖堤、岸间种桃、柳的特色景观,与“西湖十景”的四季观赏特征相应的春桃、夏荷、秋桂、冬梅“四季花卉”等。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浏览
主办单位: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